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小口径微孔聚氨酯人工血管的动物体内植入研究 收藏

小口径微孔聚氨酯人工血管的动物体内植入研究

Study on Implantation of Small Diameter Polyurethane Microporous Vascular Graft in Animals

作     者:潘仕荣 李松奇 唐兴奎 郑欢玲 易武 陶军 PAN Shi-Rong;LI Song-Qi;TANG Xing-Kui;ZHENG Huan-Ling;YI Wu;TAO Jun

作者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510080 

出 版 物:《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年 卷 期:2008年第27卷第3期

页      面:451-45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工学] 080502[工学-材料学] 0805[工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070223) 

主  题:小口径人工血管 水蛭素 顺应性 超微结构 内皮细胞化 

摘      要:将内径4mm的聚氨酯微孔人工血管植入Beagle狗体内,置换一段腹主动脉,研究血管内腔的内皮细胞化过程。该小口径血管具有以下特点:内腔偶联水蛭素以增加抗血栓性;顺应性接近天然血管;血管内表面孔径为40μm,并且管壁的孔径由内到外呈梯度增大。植入初始,人工血管内腔先吸附血浆纤维蛋白。14d见有少量梭形内皮样细胞生成。41d后形成完整内膜,由表面的内皮细胞单层和其下的平滑肌细胞组成。90d后生成稳定的内膜,平均厚度223μm。偶联水蛭素组和无偶联水蛭素组的通畅率分别为88.9%和75.0%。结果表明,改善抗血栓性、顺应性和微观结构可提高小口径人工血管的性能,有效促进内腔自然内皮细胞化,显著提高长期通畅率。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