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两种高寒草甸土壤原核生物群落特征研究 收藏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两种高寒草甸土壤原核生物群落特征研究

Soil prokaryotic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in two alpine meadow types based on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iques

作     者:卢慧 赵珩 盛玉钰 丛微 王秀磊 李迪强 张于光 LU Hui;ZHAO Heng;SHENG Yuyu;CONG Wei;WANG Xiulei;LI Diqiang;ZHANG Yuguang

作者机构: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10008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 

出 版 物:《生态学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8年第38卷第22期

页      面:8080-808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0145,31670614) 国家科技部自然保护区生物保本资源共享子平台项目(2005DKA21404) 

主  题:青藏高原 高通量测序 原核生物群落 高寒草甸 

摘      要: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研究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土壤原核生物群落组成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对揭示青藏高原独特的微生物地理区系和预测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有重要意义。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分子生态网络,对青藏高原高寒沼泽化草甸和高寒草甸的土壤原核生物的群落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共检测到23145个OTUs,可分为2个古细菌类群和33个已知的细菌类群;其中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为土壤的优势菌群,相对丰度累计超过79%;高寒草甸原核生物的多样性高于高寒沼泽化草甸,两种草甸类型原核生物群落特征具有显著差异性(P0.001)。分子生态网络分析表明,高寒草甸网络具有较长的平均路径距离和较高的模块性,使其比高寒沼泽化草甸网络更能抵抗外界环境变化,在应对气候变化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典范对应分析(CCA)和分子生态网络的分析结果均表明,土壤p H值是影响土壤原核生物群落特征的主要影响因子。综上所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变化对于评估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土壤原核生物群落特征在不同的高寒草甸土壤中具有显著差异,了解其变化规律和影响因子,能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