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国际会计惯例内涵的界定及其意义 收藏

国际会计惯例内涵的界定及其意义

作     者:夏庆利 

作者机构:厦门大学会计系 

出 版 物:《财务与金融》 (Accounting and Finance)

年 卷 期:1995年第4期

页      面:48-50页

学科分类:120201[管理学-会计学] 12[管理学]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 

主  题:国际会计惯例 会计方法 会计记录 规范性会计理论 国际化 复式簿记 会计原则 经济主体 会计实务 方法体系 

摘      要:自从党的“十四大明确确立以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以来,社会经济诸环节都在积极探索与国际惯例接轨,以促使我国经济尽早加入囯际市场。会计作为反映和监督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率先起步,于93年7月正式颁布实施“两则、“两制,迈出了同国际惯例接轨的具有实质意义的一步。但是关于“会计的国际惯例这一概念,似乎用得多,讨论得少。有的学者把它理解为国际会计准则的代名词;有的认为是国际上为多数国家所接受的习惯做法,有的认为是国际间会计相互沟通协调、规范的结果。……凡此种种各有说法,又都没展开。本文拟从会计发展史的角度,历史地考察会计的国际化进程,进而对国际会计惯例的内涵加以界定,并谈谈这一界定的指导意义。希望能为我国建立“同国际惯例相衔接,具有中国特色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会计理论,方法体系作些铺垫。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