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长安大学"车联网"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4
出 版 物:《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年 卷 期:2018年第28卷第12期
页 面:29-33页
学科分类:08[工学] 0835[工学-软件工程] 081202[工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0812[工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70305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300102248105)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B104043) 教育部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教技司(2016)477号)
主 题:车辆自组织网络 IEEE802.11p(协议) 传输频率 车流密度 车辆速度
摘 要:作为一种典型的VANETs(vehicular ad-hoc networks)通信协议,IEEE 802. 11p采用为低移动性网络设计的DCF作为基本传输机制,因此需要针对IEEE 802. 11p协议对于节点具有高速移动性的VANETs通信场景的适应性进行评估分析。首先基于测试评估的需求,构建了一种典型的VANETs通信场景;其次,考虑VANETs网络特点设定了场景中的信道模型和通信流量模型;然后,基于Veins平台搭建了仿真环境,并对仿真参数进行了配置;最后,以端到端延迟、丢包率和吞吐量作为评价标准,在Veins平台上仿真研究了传输频率、车流密度、车辆速度对IEEE 802. 11p网络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网络因素和移动性因素共同影响IEEE 802. 11p的延迟性和可靠性;高传输频率不利于提高IEEE 802. 11p的网络性能;车辆速度对基于IEEE 802. 11p性能影响较大,而车流密度对其性能影响较小,并且在低速情况下,车流密度对IEEE802. 11p性能无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