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241002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100875
出 版 物:《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年 卷 期:2018年第54卷第6期
页 面:772-780,F0002,F000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工学] 081501[工学-水文学及水资源] 0815[工学-水利工程]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71516,41601023)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2017-KF-04)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IWHR-SKL-201720) 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808085QD117) 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实践项目资助项目(2015cxsj154)
摘 要:基于1960—2014年44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资料,选取14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POT抽样、Mann-Kendall检验、主成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皖江地区极端降水事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皖江地区极端降水空间分布总体从北向南呈递增趋势,极端降水指数南部相对较高,北部较低,极端降水指数较高地区主要沿长江呈带状分布;极端降水指数在时间上呈下降—上升—下降—微弱上升规律变化,但总体呈不显著上升趋势;2)大部分极端降水指数在1970年前后首次出现突变.各站点6月份极端降水指数趋势在31.5°N以北增加趋势明显高于南方,显著上升站点多分布在中部及北部地区;7月份长江两侧及江南地区极端降水指数较高,显著上升站点多分布在东南部及西南部;8月份以31.5°N为轴心,极端降水指数向南北方向递减,显著上升站点多分布中西部;3)绝对指数(R10、R20、R25)、持续性指数(PRCPTOT、CWD)和相对指数(PF95)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最为明显,其对混合ENSO指数(MEI)和Nino3.4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Nino3.4SST)的响应分别通过了95%的显著性检验.气候因子对极端降水指数影响具有同步性,主要在3月和11月相关性显著,多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