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新生儿期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的效果评价 收藏

新生儿期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的效果评价

Outcome assessment of different surgeries for neonates with pulmonary atresia and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作     者:曲艳吉 刘小清 庄建 陈寄梅 许刚 温树生 滕云 岑坚正 QU Yanji;LIU Xiaoqing;ZHUANG Jian;CHEN Jimei;XU Gang;WEN Shusheng;TENG Yun;CEN Jianzheng

作者机构: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华南结构性心脏病重点实验室流行病学研究室广州510080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华南结构性心脏病重点实验室心外科广州510080 

出 版 物:《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年 卷 期:2018年第25卷第12期

页      面:1054-1059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2[医学-儿科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1BAI11B22,2012BAI04B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401255) 广东省国际合作项目(2014A050503048)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B030400001)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15086) 

主  题:心脏缺损,先天性 心脏外科手术 肺动脉闭锁 室间隔缺损 新生儿 

摘      要:目的评价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ulmonary atresia with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A/VSD)新生儿期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探索PA/VSD患者在新生儿期行外科手术的可行性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纳入2004年7月至2014年10月在我中心行首次外科手术的14例PA/VSD新生儿。提取其基本特征、术前、手术和术后临床资料及截至2016年10月10日的最近一次随访信息。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短、中期生存率和姑息术后的根治率。结果研究对象中,行一期根治术、右室流出道(RVOT)重建姑息术和体肺分流姑息术者分别为4例(28.6%)、6例(42.9%)和4例(28.6%)。首次术后总住院死亡率28.6%(4/14)。中位随访46个月,无死亡病例,5年生存率为71.4%(10/14),纳入患儿的总根治率为64.3%(9/14)。虽然首次手术行一期根治术、RVOT重建术和体肺分流术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vs. 33.0%vs. 0.0%,P=0.280),术后生存曲线和风险曲线提示新生儿期首次行体肺分流术者效果更好。首次手术行RVOT重建和体肺分流术的根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0%vs. 50.0%,P=0.470),两者根治距首次姑息术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0个月vs. 18.0个月,P=0.400)。结论 PA/VSD患儿在新生儿期行外科手术仍是较大的挑战,但只要术后早期生存,此类患者中期生存效果较好。对于不得不在新生儿期外科手术挽救生命的病例,首次手术选择体肺分流姑息术,后期根据患者肺动脉发育情况选择根治术生存效果可能更好。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