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桡动脉痉挛的发生因素预测及措施 收藏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桡动脉痉挛的发生因素预测及措施

Projection of factors and measures of radial artery spasm during coronary intervention via radial artery

作     者:杨久宇 佟明琪 徐国民 Yang Jiuyu;Tong Mingqi;Xu Guomin

作者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 版 物:《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年 卷 期:2018年第10卷第11期

页      面:1376-1378,1384页

学科分类:0831[工学-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 100207[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08[工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106[医学-放射医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主  题:冠状动脉 桡动脉痉挛 发生因素 

摘      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中桡动脉痉挛的发生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内蒙古林业总医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6例行TRI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过程中有无桡动脉痉挛,将其分为已发生桡动脉痉挛组和非桡动脉痉挛组,即RAS组和非RAS组。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行TRI治疗过程中,桡动脉痉挛发生的因素。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及吸烟史方面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特征,发现两组患者在中、重度前臂痛、桡动脉路径异常、桡动脉直径与身高比值、导管交换次数及桡动脉直径与导管外径比值方面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RAS组中的发生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年龄、性别、吸烟史、中重度前臂痛、桡动脉路径异常、桡动脉直径与身高比值、导管交换次数以及桡动脉直径与导管外径比值可能是关键性的发生因素(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桡动脉痉挛的发生因素比较多,其中女性、吸烟史、中重度前臂痛、桡动脉路径异常、桡动脉直径与身高比值、导管交换次数以及桡动脉直径与导管外径比值可能是比较关键的因素,因而在采取措施时,应给于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