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TOF-PET/CT/MR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分子影像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出 版 物:《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年 卷 期:2018年第26卷第12期
页 面:940-94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1[工学-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 100207[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08[工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106[医学-放射医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5CB9318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10103913,81471724,81101088,81130028)
主 题: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放射性示踪剂 胸苷 氟 疾病模型,动物 动物实验 综述
摘 要:1998年,Shields等[1]首次提出利用18F-氟代胸苷(^18F-fluorothymidine,^18F-FLT)PET成像作为非侵入性评估肿瘤细胞增殖的工具,这种新型PET显像剂受到广泛关注,并应用于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18F-FLT是胸腺嘧啶类似物,主要通过被动扩散和Na^+依赖的转运体进入细胞内。胸苷激酶-1(thymidinekinase 1,TK1)是DNA合成补救途径的关键酶,催化胸苷磷酸化为胸苷-磷酸。^18F-FLT因与胸苷结构类似,可被TK1在细胞质内磷酸化形成^18FFLT-单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