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东海秋季典型站位沉降颗粒物通量 收藏

东海秋季典型站位沉降颗粒物通量

AUTUMN FLUX OF PARTICLE SETTLING OBSERVED AT THREE REPRESENTATIVE STATIONS IN EAST CHINA SEA

作     者:张岩松 章飞军 郭学武 张曼平 ZHANG Yan-Song;ZHANG Fei-Jun;GUO Xue-Wu;ZHANG Man-Ping

作者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胶州市环境保护局胶州266300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出 版 物:《海洋与湖沼》 (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

年 卷 期:2006年第37卷第1期

页      面:28-3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702[理学-海洋化学] 07[理学] 0707[理学-海洋科学]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19990437号 

主  题:沉降颗粒物 聚合体 颗粒有机物 沉降通量 再悬浮比率 东海 

摘      要:2002年9月在东海的长江口、中陆架区和浙江近岸上升流区三个站位放置沉积物捕获器采集沉降颗粒物。在对颗粒有机碳(POC)、颗粒有机氮(PON)和总颗粒碳(PC)元素分析基础上,采用颗粒物通量模型对沉降通量进行了研究。镜检发现细小无机颗粒物和大颗粒聚合体是三个站位沉降颗粒物的主要形式。大颗粒聚合体有住囊类、粪球聚合体、硅藻聚合体和混杂聚合体四种类型。研究结果显示,东海中陆架区和浙江近岸上升流区沉降颗粒物中POC、PON和PC的百分含量均呈现随水深增加明显降低的趋势,但在长江口,这些成分的含量低且上下均匀。长江口观测到的是大风后的一个实例,存在强烈的再悬浮,各水层颗粒物沉降通量平均(±SE)高达(319.02±65.33)g/(m2.d),尽管如此,沉降颗粒物有机态C/N值却很高(18.0±0.9),明显受陆源颗粒物的影响。POC净沉降通量在浙江近岸上升流区为961mg/(m2.d)(水深55m),在东海中陆架区为123mg/(m2.d)(水深88m),可见浙江近岸上升流区是POC向海底转移的重要区域之一,其垂直转移能力明显高于东海中陆架区。在上升流区域和中陆架区,POC的输出比率大约分别为48%—77%和15%—21%。浙江近岸上升流区和东海中陆架区底层颗粒物再悬浮比率分别为66.50%和88.52%。研究显示,浙江近岸上升流区的水体底层颗粒物受底部平流的影响比东海中陆架区相对较强。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