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省生态工程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9 合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合肥230031 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污水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61
出 版 物:《环境科学学报》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年 卷 期:2007年第27卷第9期
页 面:1451-145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No.070413132)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6KJ162B) 安徽大学211工程学术创新团队基金(No.02203109) 安徽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
摘 要:利用本实验室新构建的染料脱色降解体系,对裂褶菌F17(Schizophyllum sp.F17)脱色降解刚果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菌的主要降解酶,并对刚果红降解产物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裂褶菌F17在此体系中对刚果红表现出较高的脱色降解能力,菌球加入48h后脱色率达到91.5%;酶活检测表明,该菌主要产生锰过氧化物酶(MnP),并在脱色48h时,MnP酶活达到最大值96.1U·L-1.此外,对脱色96h和192h后的脱色液进行紫外-可见扫描,发现刚果红在可见光区495nm处的吸收峰已消失,并在紫外区出现多个吸收峰.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1种刚果红降解产物,用质谱和傅立叶红外光谱鉴定,发现该产物相对分子量为184.2,主要官能团为—C6H4—和芳基—NH2,结合刚果红结构和该产物的核磁共振波谱推断其为联苯胺;并且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联苯胺逐渐被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