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大菱鲆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收藏

大菱鲆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haemorrihagic septicaemia pathogen from cultivated turbot Scophthalmus maximus

作     者:于兰萍 王斌 李艳 胡亮 赵凤梅 YU Lan-ping;WANG Bin;LI Yan;HU Liang;ZHAO Feng-mei

作者机构:大连水产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 

出 版 物:《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Journal of Dalian Fisheries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08年第23卷第5期

页      面:335-339页

学科分类:0906[农学-兽医学] 09[农学] 

基  金: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04538905) 

主  题:大菱鲆 细菌鉴定 创伤弧菌 感染试验 

摘      要:从全身呈弥漫性出血的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肝脏、腹水和肾脏中分离到3株菌落形态相同的优势菌,取菌株L-59231通过注射(菌液浓度分别为4×108、5×107cfu/mL,剂量0.1 mL/尾)、灌喂(4×106cfu/mL,0.5 mL/尾)和创伤浸泡(4.7×105cfu/mL)三种途径对大菱鲆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以上三种途径均可造成大菱鲆的发病,灌喂感染和创伤浸泡对试验鱼的感染率为100%和57.1%,未发现死亡;注射感染的死亡率分别为100%和71.4%。药敏试验表明,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链霉素等对L-59231菌株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该菌呈短杆状,革兰氏染色阴性,氧化酶阳性,接触酶阴性,V-P试验阴性,硝酸盐还原反应阳性。根据《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所描述的弧菌属的生理生化特性,综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等试验结果,可将L-59231菌株鉴定为创伤弧菌。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