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对川崎病疗效的影响 收藏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对川崎病疗效的影响

Comparison of efficacy among early, conventional and late intravenous gamma globulin treatment of Kawusaki disease

作     者:杜忠东 赵地 杜军保 鲁珊 衣京梅 侯安存 周忠蜀 丁国芳  DU Zhong-dong

作者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内科100045 首都儿科研究所心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 解放军总医院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儿科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儿科 北京小儿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 

出 版 物:《中华医学杂志》 (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

年 卷 期:2009年第89卷第26期

页      面:1841-184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基  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重点项目(2007-2063) 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092032) 

主  题: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丙种球蛋白类 冠状动脉并发症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应用时间对IVIG无反应性及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北京45家医院2000-2004年有IVIG治疗资料的川崎病患儿,按IVIG使用时间分成早期组(病程1~4d)、常规组(第5~9天)及晚期组(≥10d)3组。疗效评价参考IVIG无反应性及急性期(发病1~2周)和亚急性期(发病3~6周)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有1052例(男680例、女372例)患儿纳入研究,年龄2个月~13.8岁,其中早期、常规及晚期组各有108例、763例和181例。早期组IVIG无反应性发生率(28.7%,31/108)显著高于常规组(11.9%,91/763)和晚期组(7.2%,13/181,均P〈0.01)。早期组和常规组相比,急性期及亚急性期冠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7.6%(19/108)比18.3%(140/763),5.9%(4/68)比5.5%(25/452),均P〉0.05],晚期组急性期及亚急性冠脉并发症发生率则显著高于早期和常规组[33.7%(61/181)和12.8%(15/117),均P〈0.01)]。结论川崎病病程1~4d应用IVIG增加了患儿IVIG无反应性的发生率,发病/〉10d应用则增加了冠脉并发症的发生率,第5-9天可能是最好的IVIG使用时间。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