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及脑利钠肽与心房颤动关系的临床分析 收藏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及脑利钠肽与心房颤动关系的临床分析

Analysis of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nd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作     者:陈平安 刘震 李韶南 CHEN Ping-an;LIU Zhen;LI Shao-nan

作者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510182 

出 版 物:《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年 卷 期:2009年第25卷第14期

页      面:2267-2269页

学科分类:100405[医学-卫生毒理学] 1004[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主  题:心房颤动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脑利钠肽 

摘      要:目的:观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脑利钠肽(BNP)水平,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脑利钠肽如何通过对左心房的影响在房颤发生与维持中发挥作用。方法:测定39例持续性心房颤动、3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和30例对照组血清ACE、BNP水平及左心房内径大小,观察ACE和BNP对房颤的影响。结果:持续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较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持续性房颤组较对照组ACE和BNP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与对照组相比,ACE及BNP虽有增加的趋势但均无统计学差异。回归分析显示ACE及BNP与左心房内径大小显著相关。结论:ACE与BNP可能通过左心房结构重构在房颤发生与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