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上尿路的尿路上皮癌可显著提高诊断敏感... 收藏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上尿路的尿路上皮癌可显著提高诊断敏感性

Clinical utility of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improves the sensitivity in the diagnosis of upper urinary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作     者:穆大为 周利群 丁义 何志嵩 王莹 何群 杨新宇 MU Da-wei;ZHOU Li-qun;DING Yi;HE Zhi-song;WANG Ying;HE Qun;YANG Xin-yu

作者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北京100034 

出 版 物:《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Health Sciences)

年 卷 期:2010年第42卷第4期

页      面:381-38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基  金:卫生部科研基金(WKJ2007-3-001)资助 

主  题:尿道肿瘤 尿道上皮 原位杂交,荧光 细胞学 

摘      要:目的:比较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 situhybridization,FISH)与尿脱落细胞学在上尿路的尿路上皮癌检测中的灵敏性与特异性,评估FISH在诊断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作用。方法:2007年12月至2008年6月,收取20例健康志愿者的新鲜尿液,应用荧光标记的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及p16位点探针,在尿液标本中的脱落细胞上进行FISH检测,建立正常人群的阈值。其后顺序留取63例上尿路的尿路上皮癌患者和对照组69例良性疾病患者的尿液,同期行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及FISH检测。与病理结果比照后,比较脱落细胞学检查、FISH检测结果,采用McNemar配对卡方检验分析。结果:3、7和17号染色体非整倍性改变及p16位点异常的正常阈值分别为1.7%、2.4%、1.0%和1.3%。FISH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总的敏感性分别为84.1%(53/63)和41.3%(26/63)。FISH对于PTa与PT1期、PT2-4期肿瘤的敏感性分别为71.4%(20/28)和94.3%(33/35),尿脱落细胞学对于PTa与PT1期、PT2-4期肿瘤的敏感性分别为35.7%(10/28)和45.7%(16/35);对于低级别尿路上皮癌,FISH和脱落细胞学的敏感性分别为80.0%(20/25)和44.0%(11/25),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分别为86.8%(33/38)和39.5%(15/38)。FISH和脱落细胞学检测的特异性分别为91.3%(63/69)和94.2%(65/69)。结论:FISH检测上尿路的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明显优于脱落细胞学检查,而两者的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技术能明显改进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诊断,尤其是早期和低级别病变,可以成为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一种新的无创诊断方法。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