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莫达非尼觉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收藏

莫达非尼觉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Mechanism profile for arousal effects of modafinil

作     者:陈长瑞 曲卫敏 黄志力 CHEN Chang-rui;QU Wei-min;HUANG Zhi-li

作者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药理学系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上海200032 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 版 物:《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年 卷 期:2010年第15卷第12期

页      面:1428-143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5[医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10[医学] 

基  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9303-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25021 30821002 30970955 30901797 31070957)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金(09PJ1401800 09JC1402500 10XD1400400 10441901600)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B119)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70246186) 

主  题:莫达非尼 觉醒 多巴胺 D1受体 D2受体 DA转运体 

摘      要:莫达非尼是强效促觉醒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等原因引起的白天嗜睡。莫达非尼和多巴胺(dopamine,DA)转运体有一定亲和性,可增加脑内DA释放,也影响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5-羟色胺(serotonin,5-HT)、谷氨酸、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orexin和组胺能等神经系统,但觉醒作用机制存有众多争议。行为学研究发现,DA转运体基因敲除(knock-out,KO)动物给予莫达非尼后,不能产生显著的觉醒作用;D2受体KO)动物对莫达非尼的觉醒作用显著降低,前处理D1受体拮抗剂,莫达非尼对D2受体KO小鼠的促觉醒作用消失,提示多巴胺能D1/D2受体在莫达非尼促觉醒作用中至关重要,其他神经递质的变化可能是觉醒的继发性作用。本文综述莫达非尼觉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