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干细胞动员和采集 收藏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干细胞动员和采集

Stem cell mobilization and collection for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in diabetic foot treatment

作     者:李华 陈旭艳 周斌 冯亮华 肖萍萍 吴完婷 Li Hua;Chen Xu-yan;Zhou Bin;Feng Liang-hua;Xiao Ping-ping;Wu Wan-ting

作者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厦门市第二医院血液科福建省厦门市361021 

出 版 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年 卷 期:2011年第15卷第45期

页      面:8508-8512页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7[理学] 071007[理学-遗传学] 

基  金:2009年厦门市第二医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YQN2009001) 课题名称"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 

主  题: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造血干细胞 动员 安全性 糖尿病 

摘      要:背景: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干细胞动员期间,国内外大多数研究组均常规应用5~10μg/(kg?d)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5d后采集干细胞进行移植,这是否为最佳的动员时间和采集时机未见相关报道。目的:分析探讨自体干细胞移植最佳动员方案及采集时机,提高该方法的安全性。方法:对备行干细胞移植的18例糖尿病足患者分别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10μg/(kg?d)进行造血干细胞动员,分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天数、剂量与外周血白细胞、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数的关系,并检测干细胞动员前后、采集前后患者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观察患者动员及采集过程的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随着动员天数的增加,白细胞和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数也随之增加,干细胞获得的效率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剂量、动员时间有关,外周血中CD34+总数与单个核细胞总数呈正相关。患者的凝血指标在动员和采集前后无显著变化。血小板计数在动员前后无变化,但在采集后有显著下降;18例患者中仅有1例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中发生轻度骨头酸痛,1例出现发热,其他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提示,糖尿病足患者干细胞采集的最佳时机不能单凭动员天数和外周血白细胞数决定,而是由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数和CD34+的数量来决定。且干细胞动员和采集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