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华北低山丘陵区绿豆和玉米农田土壤呼吸动态研究 收藏

华北低山丘陵区绿豆和玉米农田土壤呼吸动态研究

Study on the Dynamics of Soil Respiration in the Croplands of Mung Bean and Maize in Hilly Area of North China

作     者:陆森 孟平 张劲松 高峻 黄辉 孙守家 LU Sen;MENG Ping;ZHANG Jin-song;GAO Jun;HUANG Hui;SUN Shou-jia

作者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 

出 版 物:《中国农业气象》 (Chinese Journal of Agrometeorology)

年 卷 期:2012年第33卷第2期

页      面:174-177,18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1[农学-作物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1106)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1BAD38B06) 

主  题:土壤呼吸 绿豆 玉米 低山丘陵区 

摘      要:不同作物覆被下的土壤呼吸研究是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气体红外分析技术,2006年对华北低山丘陵区绿豆和玉米农田的土壤呼吸进行观测,并分析两种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日动态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绿豆全生育期(7月15日-10月3日)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为2.11μmol·m-2·s-1,显著大于玉米的1.90μmol·m-2·s-1(P0.05)。两种植被覆盖下的土壤呼吸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最大值均出现在8月9日,玉米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振幅大于绿豆。统计分析表明,土壤温度是绿豆和玉米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van t Hoff模型和Arrhenius模型模拟的决定系数均超过0.73,土壤呼吸与土壤水分的相关关系不明显。绿豆和玉米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指数Q10分别为3.31和2.16,Arrhenius模型模拟效果略优于van t Hoff模型,玉米土壤的活化能(79.41kJ·mol-1)大于绿豆土壤(55.72kJ·mol-1)。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