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椰子织蛾传入中国及其海南省的风险性分析 收藏

椰子织蛾传入中国及其海南省的风险性分析

Risk analysis of the coconut blackheaded caterpillar,Opisina arenosella,in China and Hainan Island

作     者:阎伟 吕宝乾 李洪 李朝绪 刘丽 覃伟权 彭正强 骆有庆 

作者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海南文昌571339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1 海南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海南海口570203 

出 版 物:《生物安全学报》 (Journal of biosafety)

年 卷 期:2013年第22卷第3期

页      面:163-168页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4[农学-植物保护] 090401[农学-植物病理学] 090402[农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基  金:国家科技合作专项(2011DFB30040) 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903026) 海南省重点科技计划(ZDXM20120030 ZDXM20130049) 

主  题:椰子织蛾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检疫管理 

摘      要:【背景】椰子织蛾原产于印度和斯里兰卡,现主要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是椰子、中东海枣、蒲葵等多种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害虫。我国目前尚无椰子织蛾发生为害的报道;但从适生性的角度看,该虫的地理分布区与我国南方棕榈植物分布区具有相似的生物气候,理论上我国热带、亚热带的广大区域是椰子织蛾的潜在地理分布区。鉴于其危害严重性,一旦入侵,其危险程度将超过已在我国发生的重要入侵害虫椰心叶甲。【方法】根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PRA)程序,利用相关风险性分析模型,从国内外分布状况、潜在的危害性、受害寄主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及危险性管理难度5个方面,对椰子织蛾在中国及其海南省的风险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椰子织蛾在中国及其海南省的风险值(R)分别为2.20和2.30,在我国属于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结论与意义】本研究可为制定椰子织蛾的检疫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