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我国行业风险的决定因素及传递机制研究——来自沪深300细分行... 收藏

我国行业风险的决定因素及传递机制研究——来自沪深300细分行业的经验证据

Industrial Risk Determinants and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in China:——Empirical Evidences from CSI 300 Index Subsector

作     者:吴恒煜 胡锡亮 吕江林 聂富强 

作者机构: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经济信息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1130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出 版 物:《当代经济科学》 (Modern Economic Science)

年 卷 期:2014年第36卷第5期

页      面:70-80,126-12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20204[经济学-金融学(含∶保险学)] 07[理学] 070104[理学-应用数学] 0701[理学-数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861003 7117116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AZD07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3YJA79010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2JJD790026) 2013年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专项课题(JRXT201305) 西南财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JBK1407014 JBK120505 JBK131107) 西南财经大学中央高校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JBK130401) 

主  题:组合信用风险 未定权益分析法 共同相关性效应 宏观审慎管理 

摘      要:本文综合运用未定权益分析法(CCA)和共同相关性效应(CCE)面板计量方法,基于2009年11月至2013年3月沪深300细分行业的股市数据和财务数据,研究了我国行业风险的决定因素与传递机制,旨在从中观视角为制定宏观审慎政策提供新的实证支持。首先,用CCA方法构建了行业风险指标组合违约距离,然后,运用能刻画截面相关的CCE方法,分析了行业风险的影响因素及扩散路径。结果发现:行业风险有显著的联动性与截面相关性;行业异质性冲击的效应比较显著;不可观测因子的作用不能忽略;存在多种风险传递机制。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