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Ca^(2+)和抗坏血酸对水分胁迫下杉木无性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收藏

Ca^(2+)和抗坏血酸对水分胁迫下杉木无性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Effects on Physiological Charateristics of Excellent Chinese Fir Clones and the Role of Calcium and Ascorbic Acid under Water Stress

作     者:李树斌 丁国昌 郭泽军 黎凯 林思祖 

作者机构:国家林业局杉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02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出 版 物:《安徽农学通报》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年 卷 期:2014年第20卷第21期

页      面:17-20页

学科分类:0907[农学-林学] 08[工学] 0829[工学-林业工程] 09[农学] 

基  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J01075) 校重点项目建设专项(6112C039L) 

主  题:杉木 水分胁迫 Ca^2+ 抗坏血酸 抗旱性 

摘      要:为研究水分胁迫对杉木造成的伤害及外源物质对杉木抗旱性能的影响,采用人工模拟干旱胁迫下添加外源Ca2+和As A的方法,研究渗透胁迫下不同浓度Ca2+和As A对杉木幼苗质膜透性、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严重影响叶片质膜系统的稳定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造成杉木叶片质膜透性和MDA含量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先上升再下降后又上升,均与对照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适宜浓度的外源Ca2+和As A可保护质膜系统,抑制质膜透性增加,降低电导率和MDA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杉木幼苗的抗逆境能力,有效增强杉木的抗旱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