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 上海海洋大学国际海洋研究中心上海201306 上海海洋大学大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上海市高校实验室上海201306 上海海洋大学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出 版 物:《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Journal of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14年第23卷第6期
页 面:920-929页
学科分类:070703[理学-海洋生物学] 07[理学] 0707[理学-海洋科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12YZ127) 海洋赤潮灾害立体监测技术与应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资助课题(MATHAB20120210)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201303047)
主 题:东中国海 鲐鱼渔场 海洋数值模型 最适表温 正态分布
摘 要:根据1998-2011年7-12月的东中国海鲐鱼渔业数据,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中心渔场作业位置与海区表温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以北纬32°为界,将东中国海鲐鱼渔场分为北部黄海渔场和南部东海渔场两部分,分别给出了各月份北部和南部渔场的最适表温范围。基于海洋模式ECOM-si建立了东中国海区的三维温盐流数值模型,结合各月份的最适表温数据,初步建立了鲐鱼渔场渔情预报模块。应用此预报模块,对鲐鱼主要作业期(7-12月)的中心渔场位置进行了回报,结果与历史捕捞作业数据符合良好。数值模型结果再现了北部渔场8月份起在黄海深水区周边发展,10月达到最盛,11月渔场位置南移,12月基本位于黄海海盆深水区的过程;以及南部渔场8月最盛,10月起大降,11月和12月远离黑潮主轴西侧海域,西撤至100 m等深线附近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三维温盐流海洋数值模型和初步建立的渔场、渔情预报模块适用于东中国海重要渔业渔场和渔情的预测、预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