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平衡姿势控制训练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临... 收藏

平衡姿势控制训练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临床疗效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alanced postural control training combined with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for 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作     者:郄淑燕 王丛笑 汪杰 马全胜 米立新 QIE Shuyan;WANG Congxiao;WANG Jie

作者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康复诊疗中心北京100144 

出 版 物:《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年 卷 期:2018年第33卷第12期

页      面:1416-1419,143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215[医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10[医学] 

基  金:北京市首都临床特色课题资助项目(Z141107002514092) 

主  题:平衡姿势控制训练 核心稳定性训练 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 平衡控制 

摘      要:目的:观察平衡姿势控制训练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CST)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CNLBP)患者的疼痛及静动态平衡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共有40例CNLBP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19例)及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理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和姿势控制训练,对照组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核心稳定性训练30min/次,每天2次,每周5天,试验组核心稳定训练和姿势控制训练每天各1次,30min/次,每周5天,连续6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6周时对患者进行功能评定。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功能障碍程度,使用三维平衡测试仪进行静动态平衡评估来评价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静态平衡指标为三种体位下的重心摆动速度;动态平衡指标为稳定时间。结果:治疗3周两组VAS、OD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闭眼站立和脚前后站立平衡得分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6周两组VAS、ODI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睁眼站立和闭眼站立平衡能力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静动态平衡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治疗6周试验组VAS、ODI、睁眼站立、闭眼站立、稳定时间得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脚前后站立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平衡姿势控制训练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显著减轻CNLBP患者的疼痛及改善静动态的姿势控制能力。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