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不同田间配置对玉豆带状套作系统水分分布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收藏

不同田间配置对玉豆带状套作系统水分分布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field patterns on water distribution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in maize-soybean relay strip intercropping systems

作     者:叶林 杨峰 苏本营 张静 刘卫国 杨文钰 YE Lin;YANG Feng;SU Ben-ying;ZHANG Jing;LIU Wei-guo;YANG Wen-yu

作者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出 版 物:《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

年 卷 期:2015年第33卷第4期

页      面:41-4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2802[工学-农业水土工程] 090707[农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0907[农学-林学] 08[工学] 0828[工学-农业工程] 09[农学] 0815[工学-水利工程] 

基  金:科技部973项目(2011CB100400) 农业部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04-PS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301277) 

主  题:玉豆带状套作 土壤水分 水分利用率 水分当量比 

摘      要:探讨了1.6 m和2.0 m带宽不同玉米行距下玉豆带状套作系统共生期水分分布及水分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玉米行距的增加,地面上玉米叶片空间分布不同,形成窄行部叶面积指数高于宽行,导致土壤水分蒸发、穿透降雨量和土壤水分都表现为玉米行〈玉豆行〈大豆行,玉豆带状套作共生期穿透降雨量分布不均和玉米大豆对土壤水分吸收是造成土壤含水量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两种带宽下带状套作玉米产量和群体产量随玉米行距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持平,在玉米行距为50 cm时,带状套作玉米产量和群体产量最高;两种带宽下玉米行距为50 cm时带状套作水分利用率最大,分别为23.06 kg·hm^-2·mm^-1和26.60 kg·hm^-2·mm^-1,总体上较单作提高了38.92%和22.98%;两种带宽下水分当量比分别为1.45~1.66和1.60~1.79,2.0 m带宽比1.6 m带宽更加有利用于提高农田的水分利用效率,玉米行距在40~50 cm时更能有效提高群体的水分利用效率。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