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天津市承压层应力状态及减压引发沉降规律研究 收藏

天津市承压层应力状态及减压引发沉降规律研究

Study of stress state and settlement induced by pressure relief of confined aquifers in Tianjin

作     者:郑刚 栗晴瀚 哈达 程雪松 ZHENG Gang;LI Qing-han;HA Da;CHENG Xue-song

作者机构:天津大学滨海土木工程结构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天津300072 

出 版 物:《岩土力学》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年 卷 期:2018年第39卷第S2期

页      面:285-29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1401[工学-岩土工程] 08[工学] 0814[工学-土木工程]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2017YFC08054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508382,No.41630641) 

主  题:历史地下水位 基坑降水 超固结 塑性变形 

摘      要:基坑工程中坑内承压水降水引发的坑外土体沉降与含水层土体性质及应力状态密切相关,但在天津地区承压含水层的土体应力状态及其沉降变形规律均缺乏系统地研究。首先通过天津市第一、二含水层组的历史水位变化,分析各含水层组土体的应力状态。再结合2组现场抽水试验,分析了各承压层降水-恢复过程土体沉降变形规律。根据对历史数据的分析表明,受补给关系和自然条件影响,天津市第一含水层组中上部水位变化较小,处于正常固结和轻度超固结状态。而20世纪60~80年代天津市深层地下水由于大规模开采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的降深漏斗,造成了严重的地表沉降。80年代后限制开采,天津市区的地下水位得以部分恢复,导致第一含水层组底部和第二含水层组处于严重的超固结状态。抽水试验结果表明,基本处于正常固结状态的第一承压层在抽水-恢复过程中变形以塑性变形为主,处于超固结状态的第二承压层变形以弹性变形为主,在反复降水-恢复中仍然会产生一定量的塑性变形,即当水位恢复时承压层压缩变形并不能完全恢复;受 土拱 作用影响,承压含水层降水引发的土体沉降最大值并不位于地表,而是位于抽水含水层上覆弱透水层附近。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