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出 版 物:《城市建筑》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年 卷 期:2018年第15卷第33期
页 面:26-30页
学科分类:07[理学] 08[工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834[工学-风景园林学(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资助(编号:2017YFC0505705)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开放课题资助(编号:201810405)
摘 要:城市滨水景观生态复兴是当前我国城市更新发展的重点之一,作为城市建成环境中生态过程与社会活动密切交叠的区域,不时发生的生态价值与社会服务的矛盾冲突与空间博弈往往制约城水关系弥合与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效能的提升。德国伊萨尔河(Isar River)经过15年的实践探索,从高度渠化的河流转换为高效的生态空间和充满活力的社会空间,作为成功案例证明了城市滨水景观生态与社会价值从冲突走向权衡协同的潜力。本文分析伊萨尔河滨水景观生态复兴的过程演进,梳理该过程中实现生态与社会价值融合的有效技术途径,旨在探索生态复兴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的价值权衡与协同机制,为新时期我国城市滨水景观适应性动态更新与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效能优化提供实践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