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空天信息安全与可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
出 版 物:《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Journal of Compu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年 卷 期:2018年第55卷第12期
页 面:2664-267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9[工学-网络空间安全] 08[工学] 081201[工学-计算机系统结构] 0812[工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U15362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373169 61672394)
摘 要:隐写是一种利用图像、视频、文本等常见媒体实现隐蔽传输的技术,其反隐写分析的能力是衡量隐写安全性的重要标准.然而,随着双层校验格码(syndrome tellis codes,STC)的出现,隐写安全性的研究出现了滞缓.目前已有的隐写研究大多是失真代价函数的完善和补充.事实上,隐写安全性受到两大因素的显著影响:1)由隐写操作相关的因素、包括嵌入率、嵌入算法等;2)载体自身的掩蔽效果,即载体安全性.从研究载体的安全性角度出发,分析载体图像残差共生概率特征分布与隐写安全性的关系.利用载体聚类中心距离提出一种隐写载体安全性评价方法.实验证明:通过该方法进行载体筛选可有效增强隐写的反检测能力.图像在不同图像库、隐写方法、嵌入率和隐写分析特征的测试中,抗检测能力相比随机选择载体更高,平均检测错误率提高了3.8~11.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