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贴壁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经血源性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的比较... 收藏

贴壁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经血源性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的比较研究

Comparison of adherence culture method and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method in isolating endometrial mensenchymal stem cells isolated from menstrual blood

作     者:袁晴 杜雪 袁碧波 屈野 周园 石慧 YUAN Qing;DU Xue;YUAN Bi-bo;QU Ye;ZHOU Yuan;SHI Hui

作者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天津300052 武警后勤学院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天津300309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干细胞医学中心天津300020 

出 版 物:《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Journa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15年第21卷第6期

页      面:525-529页

学科分类:08[工学] 09[农学] 0901[农学-作物学] 0836[工学-生物工程] 090102[农学-作物遗传育种]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303108) 

主  题:间充质干细胞 子宫内膜 经血 贴壁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 

摘      要:目的:比较贴壁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对经血源性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MB-MSCs)的分离效果。方法:选择25~35岁月经周期正常的健康女性的月经血,分别采用贴壁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MB-MSCs并进行传代。镜下观察原代细胞形态变化;对比原代及第2、3代细胞传代时间;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志物;阿尔辛兰染色检测其成软骨能力。结果:贴壁法分离的原代细胞呈聚集样生长,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的原代细胞6 d后也呈聚集样生长。贴壁法分离原代细胞的传代时间(14.58±1.31)d明显快于密度梯度离心法(19.17±1.34)d,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第2、3代细胞的传代时间两种分离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种方法分离的MB-MSCs阳性表面标志物CD44、CD29、CD105、CD73含量和阴性表面标志物CD31、CD45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分离的第3代细胞经成软骨诱导后比较无显著差别。结论:采用贴壁法与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MB-MSCs效果相似,但贴壁法更适用于早期快速获得纯度较高的细胞。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