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滇西北村域景观格局演变——以大理市低丘缓坡... 收藏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滇西北村域景观格局演变——以大理市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区为例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s at village scale using high 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s: A case study in low-slope hilly area of Dali City,Northwestern Yunnan Province

作     者:赵明月 彭建 刘焱序 张甜 ZHAO Ming-yue;PENG Jian;LIU Yan-xu;ZHANG Tian

作者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出 版 物:《应用生态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年 卷 期:2015年第26卷第12期

页      面:3803-381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002[工学-环境工程]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81802[工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81602[工学-摄影测量与遥感] 0816[工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0834[工学-风景园林学(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基  金: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11001-2)资助 

主  题:村域尺度 景观格局演变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区 Geo Eye-1 World View-3 滇西北 

摘      要:人类的开发活动是造成土地覆盖和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村域尺度上高强度的人类开发活动对土地覆盖及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规律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采用2009年的GeoEye-1数据和2014年的WorldView-3数据,利用ArcGIS和ENVI,基于面向对象和人机交互的方法解译影像应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指数定量研究大理市海东镇低丘缓坡山区改造过程中的土地覆盖变化和景观格局演变.结果表明:2009年主要土地覆盖类型是林地、水田和旱地,占总面积的82.8%,2014年林地、推平未建地和水田占总面积的70.9%;研究期间土地利用变化主要由林地、水田和旱地向推平未建地、建设用地转移,尤其是2014年推平未建地面积达531.57 hm^2,其中来自林地、旱地和水田的面积分别占42.8%、21.7%和14.2%.景观空间格局演变表现为斑块数量和密度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变小;边缘指数和形状指数增加,斑块形状更加复杂;斑块破碎化,整体构成更加多样化.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