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坡耕地退耕还草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收藏

坡耕地退耕还草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Effects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Grassland on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 in Sloping Lands

作     者:黄江 朱丽琴 申思佳 黄荣珍 Huang Jiang;Zhu Liqin;Shen Sijia;Huang Rongzhen

作者机构:江西省南昌市水利规划设计院江西南昌330009 南昌工程学院江西省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99 

出 版 物:《亚热带水土保持》 (Subtropic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 卷 期:2018年第30卷第4期

页      面:31-34,64页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90301[农学-土壤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60179) 江西省水利厅科技项目(KT201239) 

主  题:退耕还草 活性有机碳 坡耕地 

摘      要:研究坡耕地退耕还草后的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变化有利于了解其碳固定机制。本文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坡耕地为对照,2种还草整治方式(象草地和芒草地)为研究对象,探讨坡耕地还草后土壤总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组分及其比例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0~60 cm)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ROC)、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平均值均以象草地最高,芒草地次之,坡耕地最低;而水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平均值以坡耕地略高,但其在土壤剖面中的下降幅度最大(66. 08%)。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均以表层最高,说明表层土壤有机碳聚集能力更强。在不同活性有机碳组分比例中,坡耕地和芒草地以ROC/TOC最高,象草地以DOC/TOC最高,但两种还草整治方式和对照均以MBC/TOC最低(1. 06%~4. 27%)。在不同还草方式中,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比例以象草地最高,表明象草地更有利于活性有机碳的积累。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