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3个与杉木混植木荷种源幼苗对光照响应的差异 收藏

3个与杉木混植木荷种源幼苗对光照响应的差异

Response of Seedlings of Three Schima superba Provenances to Different Light Environments When Mixed Planting with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作     者:姚甲宝 楚秀丽 周志春 徐红兵 郑新建 YAO Jia-bao;CHU Xiu-li;ZHOU Zhi-chun;XU Hong-bing;ZHENG Xin-Jian

作者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省林木育种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140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江西分宜336600 浙江省淳安县富溪林场浙江淳安311701 

出 版 物:《林业科学研究》 (Forest Research)

年 卷 期:2018年第31卷第6期

页      面:144-15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90701[农学-林木遗传育种] 0907[农学-林学] 07[理学] 09[农学] 071007[理学-遗传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浙江省农业(林木)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2016C02056)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重点课题(2016YFD0600606) 

主  题:木荷 种源 生长阶段 光合特性 表型可塑性 

摘      要:目的]探寻不同木荷种源混交林生产力差异的光合机制。[方法]以福建建瓯、江西信丰和浙江龙泉3个木荷代表性种源1年生和2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在与杉木混植条件下,设置100%(L0)、50%(L1)和25%(L2)3种光照的光环境,研究3个木荷种源幼苗的生长性状、光合生理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等对不同光照响应的差异。[结果]1年生和2年生木荷幼苗的苗高、地径和干质量均表现出显著的种源差异,福建建瓯种源幼苗生长优于浙江龙泉种源和江西信丰种源。随着遮阳强度的提高,1年生和2年生2个发育阶段,福建建瓯种源幼苗比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等明显增加,叶绿素a/b值、光饱和点、暗呼吸速率和Fo值等均显著降低,表现出较高的形态和生理塑性;相同遮阳处理下福建建瓯种源幼苗总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Fv/Fm值等指标显著高于浙江龙泉种源和江西信丰种源,而叶绿素a/b值、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则明显低于两种源;长期遮阳和混植状态下福建建瓯种源幼苗可通过较高的生物量分配塑性,增加根系在土壤中分布来响应邻株竞争,进而促进整株干物质的积累;各光环境下,3个木荷种源2年生幼苗Fo、Fm、Fv/Fm和Fv/Fo等叶绿素荧光参数均较1年生幼苗明显升高,但各光环境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木荷种源混交林生产力差异与其对光照的塑性反应能力有关,并随幼苗年龄而变化。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