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出 版 物:《建筑与文化》 (Architecture & Culture)
年 卷 期:2019年第1期
页 面:233-234页
学科分类:08[工学]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083302[工学-城乡规划与设计]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51508125) 2018年度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项目编号:18208) 2016年度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6HDJ2-1203)
摘 要:鄂伦春族世代繁衍于大小兴安岭的山林地带,因狩猎生产形成了季节性迁徙的游居空间模式。但历经漫长的历史演进,其生存环境、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转变,导致鄂伦春族游居空间的原生性已趋于濒危。文章以鄂伦春族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自然生存尺度(100m~1000m)下的宏观视角、社会生产尺度(10~100m)下的中观视角、以及家庭生活尺度(1m~10m)下的微观视角这三重视角,对其传统聚落的空间模式进行解析,旨在为鄂伦春族的原生性保护及活态性再生提供理论依据和原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