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1 南开大学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1 天津市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1
出 版 物:《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年 卷 期:2012年第26卷第4期
页 面:667-67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71010[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7[理学] 08[工学] 0815[工学-水利工程]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1254) 青年科学基金(20907023)
摘 要: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高氯酸盐降解菌,对其进行常规的生理生化实验,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比对结果表明,该菌株与变形菌纲(Thauera Phenylacetica)的相似性达99%。此菌株和纳米铁以海藻酸钙为载体,制备了纳米铁/微生物小球(NMBs),并研究其微观结构和去除高氯酸盐的性能。同时也考察了不同温度和pH等环境条件下,该体系及其游离体系去除高氯酸盐效果的对比。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小球直径为3~5 mm,表面布满孔道,利于物质的进入。小球去除高氯酸盐的过程主要是吸附、化学还原和生物降解三阶段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后两阶段,均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同时还发现,温度适中(30℃左右),中性pH(约7.8)环境下小球体系去除高氯酸盐效果最佳,且该体系对温度和pH适应能力较强,有利于实际污染的原位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