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实验室、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2
出 版 物:《热带海洋学报》 (Journal of Tropical Oceanography)
年 卷 期:2015年第34卷第2期
页 面:32-3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0502[农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07[理学] 0707[理学-海洋科学] 0905[农学-畜牧学] 09[农学]
基 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403008) 农业部财政重大专项(NFZX201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2013040016424)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业务费(2013TS07)
摘 要:研究分析了南海南部海域不同粒径浮游动物春季和夏季的生物量和氮稳定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 海域大部分站位春季浮游动物生物量高于夏季(p〈0.05), 而夏季在西南陆架区生物量出现极高值(受西南陆架上升流影响), 拉高了夏季的均值.根据粒径将浮游动物分成3 组, 分别是大于500μm 组(大型)、380~500μm 组(中型)和180~380μm 组(小型).大型浮游动物生物量在夏季的比例更高, 而中型和小型浮游动物在春季的比例更高.春季浮游动物氮稳定同位素δ15N值高于夏季, 大部分站位大型浮游动物的δ15N 值高于中型, 而小型浮游动物的δ15N 值最低.广义加性模型(GAM)分析显示, 小型浮游动物δ15N 值受环境和生物因子的共同影响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