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 Department of Urology National Defense Medical College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 长沙410008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 重庆400037 重庆400037 重庆400037 重庆400037 3-2 Namiki Tokorozawa Saitama 359-8513 Japan 长沙410008
出 版 物:《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英文版))
年 卷 期:2003年第35卷第5期
页 面:430-43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摘 要:在离体条件下探讨CD/5 FC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对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的抗癌作用。通过将CD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多克隆位点构建pCMVCD表达质粒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鉴定所构建的质粒 ,并进行CD基因测序。采用LipofectAMINE2 0 0 0脂质体介导法将CD基因转染U2 5 1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 ,G4 18筛选获得抗性克隆 (取名为U2 5 1/CD细胞 ) ,使用不同浓度的 5 FC作用于U2 5 1/CD细胞 ,MTT法测定活性细胞比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检测 5 FC培养液内 5 FU的浓度。结果如下 :真核表达质粒pCMVCD构建成功 ,并通过酶切鉴定。U2 5 1细胞获得了质粒的成功转染。未转染的U2 5 1细胞对 5 FC不敏感 ,IC50 约为 6 5 0 0 μmol/L ,而转染基因后IC50 约为 10 μmol/L。基因转染使G4 18抗性细胞(U2 5 1/CD细胞 )对 5 FC高度敏感。并且加入不同浓度的 5 FC后 ,U2 5 1/CD细胞培养液内均能检测到 5 FU。实验结果表明 :CD/5 FC系统可以用于胶质瘤的治疗 ,CD基因修饰U2 5 1细胞及其表达的离体研究为胶质瘤基因治疗的在体研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