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M型超声检测腹主动脉前后壁运动的初步研究 收藏

M型超声检测腹主动脉前后壁运动的初步研究

Primary studies of anteroposterior abdominal aortic wall motion with M-mode ultrasound

作     者:辛群 蔡珠虹 包俊敏 梅志军 景在平 XIN Qun;CAI Zhu-hong;BAO Jun-min;MEI Zhi-jun;JING Zai-ping

作者机构:解放军第四○一医院普外科山东青岛266071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超声影像科上海200433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管外科上海200433 

出 版 物:《外科理论与实践》 (Journal of Surgery Concepts & Practice)

年 卷 期:2011年第16卷第2期

页      面:147-150页

学科分类:0831[工学-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 100207[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02[医学-临床医学] 08[工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医学] 

主  题:M型超声 腹主动脉 腹主动脉瘤 血液动力学 

摘      要:目的:应用M型超声观测正常腹主动脉前后壁运动的特征。方法:采集健康人组、健康犬组、健康猪组腹主动脉的M型超声图像,测量动脉前壁和后壁振幅(da和dp)、舒张期动脉直径(Dd),取其平均值;并分别计算各组数值:前壁振幅/舒张期动脉直径(da/Dd),后壁振幅/舒张期动脉直径(dp/Dd)。结果:三组结果显示腹主动脉前壁振幅高于后壁振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中管壁振幅与管径呈正相关。da/Dd和dp/D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腹主动脉前、后壁的运动差异与腹主动脉瘤的形成有一定关系,提示血液动力学因素在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