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及物种多样性动态研究 收藏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及物种多样性动态研究

Vegetation Succession and Species Diversity Dynamics of the Plant Communities in the Loess Hilly and Gully Region

作     者:杨涛 王得祥 周金星 王强 蔺雨阳 YANG Tao;WANG De-xiang;ZHOU Jin-xing;WANG Qiang;LIN Yu-yang

作者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陵712100 陕西省治沙研究所陕西榆林7190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陵71210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 

出 版 物:《西北林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09年第24卷第5期

页      面:10-15页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演替与水土流失相互作用机理"(3067172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 

主  题:黄土丘陵沟壑区 退耕地 植被演替 物种多样性 

摘      要: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进行植被调查基础上,对不同恢复年限退耕地的植被演替规律和物种多样性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退耕后50 a的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调查样方内共出现草本植物58种,分属于20科45属。其中,菊科、豆科、禾本科共计23属35种,占属、种总数的51.1%和60.3%,说明这3科植物在陕北黄土峁状丘陵沟壑区植被演替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2)物种构成表现为多数种属于少数科,且少数种属于多数科的特征。且群落演替由藜科杂草开始,依次为1年生草本群落→多年生根茎草本群落→多年生丛生草本群落,呈现向地带性物种和灌丛群落演替的趋势。(3)退耕36 a后,植被演替由多年生地带性丛生草本群落逐渐向耐旱耐瘠薄的灌丛群落演变,在无人为破坏的情况下,植被将朝着适宜当地气候、环境条件的方向演替,最终形成与当地气候相协调的稳定阶段。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