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三根克氏针不同固定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收藏

三根克氏针不同固定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Case-control study on therapeutic effects of different fixation methods with three Kirschners wires for the treatment of humeral supracondylar fractures

作     者:廖家新 王建伟 张爱国 蔡建平 严松鹤 朱国华 LIAO Jia-xin;WANG Jian-wei;ZHANG Ai-guo;CAI Jian-ping;YAN Song-he;ZHU Guo-hua

作者机构:无锡市中医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无锡医院骨科江苏无锡214000 

出 版 物:《中国骨伤》 (China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年 卷 期:2011年第24卷第8期

页      面:625-628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基  金: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医学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面上项目(编号:YGZ1020) 

主  题: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肘关节 病例对照研究 

摘      要:目的:通过对三根克氏针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的比较,寻找最佳的固定方式。方法:2008年7月至2009年5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3种不同固定方法治疗60例肱骨髁上骨折。方法1:通过冠突窝桡侧缘固定,共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13岁,平均(5.4±0.5)岁;均为闭合新鲜骨折,均无神经及血管损伤;Gartland Ⅱ型13例,Gartland Ⅲ型7例。方法2:通过冠突窝尺侧缘固定,共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11岁,平均(6.1±0.4)岁;均为闭合新鲜骨折;Gartland Ⅱ型11例,Gartland Ⅲ型9例;术前有尺神经损伤2例,均无血管损伤。方法3:通过冠突窝中间固定,共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3~14岁,平均(7.4±0.6)岁;均为闭合新鲜骨折,桡神经损伤2例,均无血管损伤;Gartland Ⅱ型7例,Gartland Ⅲ型13例。术后1年时,在X线片测量Carrying角及Baumann角,并观测此时的肘关节伸屈情况。按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对患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比较3种方法的疗效。结果:肘关节伸屈功能丢失情况:方法1为(14.04±3.25)°,方法2为(13.14±2.34)°,方法3为(9.25±2.56)°。Carrying角改变值:方法1为(7.64±1.78)°,方法2为(7.38±1.68)°,方法3为(5.27±1.13)°。Baumann角改变值:方法1为(28.55±3.23)°,方法2为(27.55±2.23)°,方法3为(21.45±1.73)°。Flynn临床功能评定结果:方法1优11例,良4例,差5例;方法2优12例,良3例,差5例;方法3优11例,良6例,差3例。方法3固定治疗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方法。结论:克氏针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也不同,通过冠突窝中间的治疗方法优于其他方法。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