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指导右心房峡部依赖型心房扑动的消融 收藏

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指导右心房峡部依赖型心房扑动的消融

Catheter ablation of isthmus-dependent atrial flutter using intracardiac noncontact mapping technique

作     者:张澍 黄从新 姚焰 张奎俊 王方正 ZHANG Shu;YAO Yan;ZHANG Kui-jun;WANG Fang-zheng;HUANG Cong-xin

作者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 

出 版 物:《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Arrhythmias)

年 卷 期:2004年第8卷第2期

页      面:99-101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主  题:心房扑动 心内非接触式标测 射频导管消融 抗心律失常药物 

摘      要:目的 心内非接触式标测能提供高密度的心内膜等电位标测,可采用此技术指导对有大折返环路的右心房峡部依赖型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 AFL)进行消融。方法 22例患者(男性21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15~65(38.0±12.8)岁。全部患者均在术前记录到典型的峡部依赖型AFL心电图。其中6例有心脏外科手术史,1例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2例伴有明显的心脏扩大,8例患者曾经导管消融失败或复发。全部患者均采用右心房内非接触式标测引导在三尖瓣环-下腔静脉口(TVA-IVC)之间进行线性消融并检验消融线的完整性。结果 22例患者中18例标测到自发的AFL,4例由心房刺激诱发。全部病例中20例为逆钟向型AFL,2例顺钟向型。心内非接触式标测在所有病例均观察到经过峡部的大折返环路且行进方向与体表心电图吻合。在峡部进行TVA-IVC线性消融后,分别在冠状静脉窦口和右心房下外侧起搏时以非接触式标测证实消融线的完整性,全部患者的消融均获得即时成功,且不再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平均随访3~36(21.1±9.1)个月,无AFL复发,2例心脏扩大者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技术可以直观、准确地观察到心房扑动的折返环路且指导进行有效的线性消融。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