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地方政府碳减排压力驱动因素的省际差异——基于STIRPA... 收藏

中国地方政府碳减排压力驱动因素的省际差异——基于STIRPAT模型

The Differences of Driving Factors of Local Governments’Pressure on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n China Based on STIRPAT Model

作     者:陈志建 王铮 

作者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0 

出 版 物:《资源科学》 (Resources Science)

年 卷 期:2012年第34卷第4期

页      面:718-72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071089) 

主  题:碳减排 驱动因素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 STIRPAT模型 

摘      要:我国各个地区碳减排压力存在区域差异,不同区域间的碳排放与其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并非能由常系数经典回归分析所解释。本文考虑空间距离和局域空间联系因素,把地理空间效应纳入到STIRPAT模型框架中,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方法(GWR)对回归系数进行局域分解得到区域差异化的回归系数。结果发现,各个地区人口、人均GDP(富裕度)和能源强度(技术)驱动因素对碳排放的弹性存在明显差异,区域碳减排压力及其驱动因素呈现为一种非均衡的联动的局域性特征。其中,相比人均GDP(富裕度)和能源强度(技术),人口对我国碳减排压力的弹性变化区间最小,仅从0.8768到1.5113;各地区人均GDP(富裕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着显著不同,比如人均GDP提高1%时,新疆碳排放总量提高1.6118%,而云南仅提高0.8644%;能源强度(技术)是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因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碳减排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在耗能产业相对密集的区域及相对发达地区,能源强度对碳排放的驱动影响更大,这些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针对人口、人均GDP(富裕度)和能源强度(技术)三个驱动因素制定差异化的区域碳减排调控政策是非常必要的。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