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519000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消化内科,广州519000
出 版 物:《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liopathy)
年 卷 期:2003年第3卷第8期
页 面:563-565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主 题:内镜 活体检查 肠结核 临床诊断 结核杆菌 病理组织学 诊断标准 病例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内镜活检标本对肠结核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1998—01/2002—12高度怀疑肠结核病人29例,进行结肠内镜,胸腹部X线、病理组织学和结核菌PCR试验检查,并比较它们阳性率。结果29例病人最终确诊为肠结核22例,克隆病3例、结肠癌1例,其他疾病3例。一般临床表现(慢性右下腹痛、大便习惯改变、发热、盗汗和体重下降,以及贫血、血沉增快和黑便)在各疾病中的阳性率均无明显差异。腹部X线阳性率50.0%,假阳性26.6%;内镜诊断阳性率为50.0%,假阳性21.4%;活检组织病理学阳性率86.4%,假阳性5.0%;PCR阳性率77.3%,假阳性12.5%;PPD阳性率54.5%,假阳性7.7%。结论采用结肠镜及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学和结核菌PCR检测可显著提高肠结核早期诊断率,但要注意假阳性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