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评价方法的研究 收藏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评价方法的研究

Methodology of assessment of myocardial reperfus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PCI therapy

作     者:魏芳晶 张福春 毛节明 郭丽君 李海燕 牛杰 赵一鸣 吕旌桥 高炜 

作者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100083 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 

出 版 物:《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年 卷 期:2005年第13卷第2期

页      面:87-89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主  题: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后 评价方 急诊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心肌组织灌注 独立危险因子 CTFC 临床预后 方法评价 心脏事件 预测价值 TMP max STE 敏感性 特异性 准确性 回归分析 STR AMI 心电图 SIE 多变量 

摘      要:目的 应用TMP ,CTFC ,maxSTE及sumSTR方法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心肌组织灌注并探讨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6 5例AMI急诊介入治疗后即刻采用TMP、CTFC及心电图(maxSTE ,sumSTR)方法评价心肌组织灌注,记录6个月心脏事件。结果 与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比,检验每种评价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maxSTE敏感性80 % ,特异性85. 7% ,准确性83 .1 % ;TMP敏感性73 3% ,特异性80 % ,准确性76 . 9% ;而CTFC( 4 0 ) ,CTFC( 30 ) ,sumSTR30 %和sum STR( 50 )预测价值较低。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TMP 0. 1级、maxSTE高危为6个月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TMP ,maxSTE方法可以较好地评价心肌灌注程度,并对6个月临床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