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2014—2017年兰州市气温与死亡人数关系的时间序列研究 收藏

2014—2017年兰州市气温与死亡人数关系的时间序列研究

Time-series study on association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mortality in Lanzhou from 2014 to 2017

作     者:王金玉 李盛 李普 马汉平 董继元 李守禹 王宇红 张薇 张晓宇 王龄庆 WANG Jin-yu;LI Sheng;LI Pu;MA Han-ping;DONG Ji-yuan;LI Shou-yu;WANG Yu-hong;ZHANG Wei;ZHANG Xiao-yu;WANG Ling-qing

作者机构: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甘肃兰州730030 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甘肃白银730900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出 版 物:《环境与职业医学》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

年 卷 期:2018年第35卷第12期

页      面:1076-108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4[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401[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10[医学] 

基  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7JR5RA347) 兰州市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编号:2016-RC-29) 

主  题:日均气温 高温 低温 死亡 滞后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摘      要:[目的]探讨兰州市日均气温与居民死亡的关系,评估气温相关的非意外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风险。[方法]收集兰州市2014—2017年居民死亡资料以及同期气温数据和空气污染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在调整长期趋势和季节效应、相对湿度及空气污染物影响的基础上研究气温对人群非意外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选择滞后21 d作为最大滞后天数。在计算日均气温对死亡人数的影响时,用日均气温的P5(-4.2℃)和P95(25.5℃)相对于中位数(P50)计算的RR值代表各死因别的低温、高温效应,分别计算滞后0、0~3、0~7、0~14、0~21 d的累积效应值。[结果] 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兰州市日均非意外死亡人数为39人,其中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分别为17人和5人。同期大气污染物PM10、SO2、NO2浓度日均值分别为123.54、21.91、49.88μg/m3。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日均值分别为11.35℃和50.76%。兰州市日均气温对非意外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效应曲线均为J形。高温对非意外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主要是急性短期效应,在29℃、滞后0 d(lag0)的效应RR值最大,RR及其95%CI分别为1.07(1.02~1.12)、1.09(1.02~1.18);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对高温不敏感。低温存在较长的滞后效应,三种死亡均在-12℃,lag21时RR值最大,RR及其95%CI分别为1.36(1.26~1.45)、1.34(1.22~1.50)、1.45(1.22~1.72)。以年平均气温的中位数(P50,12.9℃)作为参照值,低温(P5,-4.2℃)对非意外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累积效应均在lag0~21RR值最大,RR及其95%CI分别为1.15(1.07~1.23)和1.16(1.04~1.28);高温(P95,25.5℃)对非意外死亡的累积效应在lag0、lag0~3均有统计学意义,以lag0~3 RR值最大,RR及其95%CI为1.11(1.02~1.20)。[结论]高温和低温均是兰州市居民每日死亡的危险因素,存在滞后效应,且低温效应的滞后时间较长。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