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共培养方法的建立 收藏

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共培养方法的建立

Establishment of co-culture of neurons and astrocytes

作     者:刘利 林志国 沈红 车彦军 张帆 白云龙 龚冬梅 王景贺 LIU Li;LIN Zhiguo;SHEN Hong;CHE Yanjun;ZHANG Fan;BAI Yunlong;GONG Dongmei;WANG Jinghe

作者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理学教研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工程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出 版 物:《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ical Disease Research)

年 卷 期:2006年第5卷第4期

页      面:317-320页

学科分类: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101[医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10[医学] 

主  题:共培养 膜片钳 原子力显微镜 

摘      要:目的介绍改良的Banker共培养方法,并通过膜片钳、原子力显微镜检验神经元的生长状态。方法利用烙铁在培养皿底面滴入4个高度约为0.1mm的石蜡,以支持盖玻片建立共培养体系。当星形胶质细胞生长至底面积70%~80%后,将胰酶消化、分离的神经元接种在盖玻片上,4h后翻转盖玻片并移到含有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皿内,进行共培养,4~5d半量换液。膜片钳记录神经元动作电位和自发性突触后电位,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培养25d的神经元生长状态。结果神经元最长培养40d,接种后4h^6d和9~13d是两个快速增长期。膜片钳实验中,神经元能够产生动作电位,并且随刺激强度增大动作电位频率增加;能够记录到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和自发性动作电位(sAP)。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可见神经元胞体呈典型锥体形状,细胞表面光滑平整。结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共培养方法稳定性强,容易操作,培养的神经元存活时间长、生长状态良好。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