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超微血流显像与超声造影评价极低回声区斑块内新生血管分布的研究... 收藏

超微血流显像与超声造影评价极低回声区斑块内新生血管分布的研究初探

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 in evaluation of neovascularization in carotid plague within juxtaluminal hypoechoic area in ultrasonic images

作     者:牛宏珍 勇强 张蕾 魏达友 冯立群 NIU Hongzhen;YONG Qiang;ZHANG Lei;WEI Dayou;FENG Liqun

作者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综合超声科10002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神经内科100029 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超声科 

出 版 物:《心肺血管病杂志》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Diseases)

年 卷 期:2018年第37卷第12期

页      面:1046-1048,1057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主  题:血管超声 微血流显像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新生血管 极低回声区 

摘      要: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显像(SMI)技术在评价存在局限性极低回声区(JBA)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价值。方法:选取存在JBA的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起始段的低回声或低回声为主的不均质斑块进行SMI和超声造影(CEUS)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评估这些斑块内的新生血管状况。结果:SMI和CEUS检查显示38例存在JBA的斑块内均可见新生血管。斑块厚度0.21~0.63cm,平均(0.38±0.10)cm;斑块长度0.90~5.2cm,平均(2.21±1.06)cm;SMI及CEUS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为1~2级,但在JBA区域未见明显新生血管。结论:有JBA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比率高,但新生血管并不在JBA区域内。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