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实验中心北京100078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出 版 物:《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 卷 期:2009年第32卷第1期
页 面:34-37,7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5[医学-中医学] 100501[医学-中医基础理论]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572437,3067275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006037321)
主 题:2型糖尿病 心脑损害 血管活性物质 黏附分子 病络 小鼠
摘 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心、脑损害的病络形成机制。方法KKAy糖尿病小鼠高脂饮食喂养,28周后处死小鼠,分别取血清和心、脑组织,全自动生化法检测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生化指标;ELISA法检测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E-选择素(E-selectin)等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等血管活性物质含量。光镜、电镜下观察心、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正常小鼠相比,KKAy糖尿病小鼠血清中GLU、TG、TC、LDL-C及HDL-C均明显增高(P0.01);血清中sICAM-1、E-selectin、TXB2含量增高,6-Keto-PGF1α含量降低,6-Keto-PGF1α/TXB2比值下降(P0.01);病理形态学检测可见心、脑组织结构发生改变。结论GLU、TG、TC、LDL-C、sICAM-1、E-selectin、6-Keto-PGF1α和TXB2等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心、脑损害过程,其毒性效应体现了病络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