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2种乳酸菌对牙鲆体表、消化道粘液粘附及对4种致病菌的粘附抑制... 收藏

2种乳酸菌对牙鲆体表、消化道粘液粘附及对4种致病菌的粘附抑制性

The adhesion two strains of Lactic bacillus to the skin and enteron mucus of Flounder and the inhibitory adhesion to four strain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作     者:王斌 邵占涛 陈营 王福强 穆永军 隋波 

作者机构: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 烟台大学化学生物理工学教研室山东烟台264005 

出 版 物:《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ecology)

年 卷 期:2005年第17卷第6期

页      面:419-421,424页

学科分类:1007[医学-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705[医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103[医学-病原生物学] 10[医学] 

主  题:乳酸菌 粘液 粘附 粘附抑制 

摘      要:目的研究2株乳酸菌(L1来自牙鲆肠道,L2为干酪乳杆菌)在牙鲆体表和消化道粘液的粘附及其对4种致病菌的粘附抑制情况。方法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 ITC)标记法。结果2种乳酸菌在牙鲆体表和消化道粘液中均有粘附性。在胃的粘附效果最好,粘附百分率分别是48.18%和63.0%,L2在牙鲆体表、盲囊和肠的粘附能力强于L1。L1对白色念珠菌(C and id a a lbicans)在各部位均无粘附抑制作用,对荧光假单胞菌(P.F luorescens)粘附抑制作用最强,使其在牙鲆消化道粘液的粘附百分率下降了19.01%,其余依次为非O 1型霍乱弧菌(***-O 1 stra ins)、嗜水气单胞菌(A erom onas hyd roph ila),分别降低了5.22%、3.22%;L2对非O 1型霍乱弧菌粘附抑制效果最强,使其粘附百分率降低了22.31%。使荧光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分别下降了17.50%、12.69%、5.15%。结论对4种常见致病菌的粘附抑制在消化道粘液中好于体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