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骨科100730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骨科 美国威斯康星血液病研究所
出 版 物:《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hinese Journal of Joint Surgery(Electronic Edition))
年 卷 期:2011年第5卷第4期
页 面:41-45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0772192)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70023044)
摘 要:目的探讨在糖皮质激素诱发血液高凝、易栓状态导致的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病过程中,血小板和内皮细胞源性膜微粒(EMPs)的数量的变化,同时在给予干预药物抗骨增生胶囊情况下,观察上述膜微粒的数量变化。方法给健康成年新西兰兔肌注射甲泼尼龙,同时对照组肌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干预组连续给予干预药物,于注射前、注射后第1、3、7、14天和第28天各抽静脉全血,使用流式细胞仪对CD31+/CD42b-和CD31+/CD42b+的膜微粒进行定量测定。结果给予激素肌注后,CD31+/CD42b-和CD31+/CD42b+的膜微粒显著升高(P0·05),分别在第7天和第14天达峰值,而干预组的膜微粒在激素和干预药物的共同作用下虽有波动,但未出现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后,兔体内血小板和内皮细胞源性膜微粒数量显著增加,干预药物能够抑制微粒的产生,或许有助于预防或避免激素诱发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