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变化 收藏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变化

Alteration of T-cell subtype and cytokine in spleen of mice infected with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作     者:罗晓东 沈二霞 陈代雄 丁雪 李华 LUO Xiao-dong;SHEN Er-xia;CHEN Dai-xiong;DING Xue;LI Hua

作者机构:广州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广州510182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广州510515 

出 版 物:《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Zoonoses)

年 卷 期:2012年第28卷第6期

页      面:574-578,59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103[医学-病原生物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2577)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2011040003741和9151051501000073) 

主  题:广州管圆线虫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摘      要:目的观察小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变化。方法用从感染褐云玛瑙螺分离的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感染BALB/c小鼠,感染后第19d及第25d分批处死小鼠,分离脾细胞,使用细胞内细胞因子荧光染色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淋巴细胞中的T细胞亚群的含量,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因子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感染小鼠脾脏CD4+、CD4+IL-4+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上升,而CD4+IL-17+、CD4+IFN-γ+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下降;脾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因子IL-4水平明显升高,而IL-17水平明显下降。同时,感染程度和感染时间等因素也可造成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变化。结论小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表现以脾脏CD4+T淋巴细胞大量增殖和Th2型淋巴细胞极化为特点。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