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大连医科大学药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教研室
出 版 物:《中国新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
年 卷 期:2011年第20卷第9期
页 面:817-824页
学科分类:1007[医学-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706[医学-药理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摘 要:目的:建立一种LC-MS/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茶多酚的4种儿茶素类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而研究其多组分药动学。方法:选用Hypersil ODS C18柱,甲醇-水(30∶70)为流动相,等度洗脱;ESI离子源,多反应离子监测,负离子扫描。血浆样品经EtOAc液-液萃取;采用峰面积内标法定量。结果:各待测物和内标不受基质干扰,LLOQ达10或5 ***-1;血浆QC样品批内和批间精密度(RSD)72%,基质效应为88%~106%。大鼠iv茶多酚50和100 ***-1后4种儿茶素类的血浆药动学均符合三室模型,酯型儿茶素类的消除半衰期t1/2γ较长,但非酯型t1/2γ较短;4种活性成分的Vd均大于总体水体积。po茶多酚后药时曲线呈双峰或多峰现象,但胆瘘大鼠无此现象;po生物利用度15%。结论:本实验建立的LC-MS/MS法高度灵敏、特异且精密,茶多酚自深室的消除较慢,分布广泛;po生物利用度较低,药时曲线双峰现象与EHC有关。酯型儿茶素类与非酯型儿茶素类药动学存在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