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台湾岛地形对登陆台风“莫兰蒂”(1614)强对流雨带发展影响... 收藏

台湾岛地形对登陆台风“莫兰蒂”(1614)强对流雨带发展影响的模拟研究

A Numerical Study of Taiwan Island Impa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nsive Convective Rain-Band of Landfalling Typhoon “Meranti”(1614)

作     者:赵玉春 王叶红 ZHAO Yuchun;WANG Yehong

作者机构:厦门市气象局海峡气象开放实验室厦门36101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出 版 物:《大气科学》 (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年 卷 期:2019年第43卷第1期

页      面:27-4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1[理学-气象学]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5047 41405106 厦门市科技惠民计划项目3502Z20164080 3502Z2017405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8LASW-B01 

主  题:台风 特大暴雨 中尺度地形 数值模拟 

摘      要:2016年9月14~15日超强台风莫兰蒂(1614)登陆厦门后在福建省中北部引发了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特大暴雨由台风登陆后北侧至东北侧一个缓慢移动的长生命史中尺度强对流螺旋雨带活动造成。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9)对台风登陆引发福建省中北部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大区域无嵌套数值模拟,较准确地模拟了台风引发特大暴雨的强度和落区,并成功地再现了台风登陆后北侧至东北侧长生命史中尺度强对流螺旋雨带的发生、发展过程。分析发现,台风大风区外围几个零散的中尺度辐合区在移入台湾地形下游的弱风切变区、正涡度带、湿静力能(假相当位温、比湿)锋区后,组织发展成一个带状的中尺度辐合带而形成强对流螺旋雨带,长时间地维持和发展,并向东北方向缓慢移动。台湾地形在有利于强对流螺旋雨带长时间组织发展和维持的中尺度环境场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即地形效应在其下游形成的正涡度带(正位涡带)、雨带(位于高湿静力能区)南侧低湿静力能带(即湿静力能锋区),对强对流螺旋雨带的长时间发展维持非常重要。地形敏感性试验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台湾地形在台风登陆后东北侧长生命史中尺度强对流螺旋雨带形成及维持中的重要作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